以身作則是意思是自己的行為做出榜樣。出自出處 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”
作為一名合格管理者,基本素質(zhì)就是要以身作則,下屬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,這樣才能夠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。當管理者自身端正,作出表率時,不用下命令,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;相反,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,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,那么,縱然三令五申,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。所以管理者的做好表率很重要,只有以身作則,作好榜樣才能令行禁止。
《影響力》一書中,有一個重要原理是社會認同原理。社會認同原理發(fā)揮作用的一個重要條件:我們參照別人的行為來決定我們采取什么樣的行為才是正確的,尤其是當我們認為那些人與我們相似的時候。并且列舉了以下的案例:
1、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進行一項科學研究,他們將錢包放在曼哈頓商業(yè)區(qū)不間的街道, 然后觀察人們發(fā)現(xiàn)這些錢包時會怎么辦。每個錢包中都有2塊錢的現(xiàn)鈔、26.3 元的支票和關(guān)于錢包“主人”姓名、地址的資料。錢包中還有一封信。這封信可以證明這個錢包已經(jīng)不是第一次被丟,信是寫給錢包主人的。寫信人不久前撿到這個錢包并打算把它歸還給失主。位中寫道,他非常高興能夠幫忙,有機會用這種方式效勞讓他感覺非常好。
任何撿到這個錢包的人一看就知道,這個撿到錢包的好心人在去寄這個錢包的路上又將它弄丟了,因為錢包就包在寫有失主地址的信封里,但研究人員對信做了一點點改動:其中一些信看上去是一個普通的美國人用標準的英語寫的,而另一些信則是一個自稱剛來不久的外國人用蹩腳的英語寫的。
有趣的答案是,當拾到的錢包是那個外國人第一個拾到的那個時,只有33% 的人把錢包還了回來;但當?shù)谝粋€拾到錢包的人是普通的美國人時,70%的人都把錢包還了回來。
2、有一個3歲的小孩克里斯,因為家長擔心在后院里游泳池發(fā)生意外,所以,決定教他游戲,但學了2個月,也請了游泳教練,但克里斯還是沒有學會游泳,甚至不帶救生圈劃一下水都做不到。
但之后,克里斯有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參加野營,其中有一項活動是在一個大游泳池里游泳,但令人大吃一驚是看到克里斯跑到跳板,縱身跳進了游泳池的最深處,并浮出了水面,安全地劃到了池邊。
問他"你今天怎么不需要救生圈了呢?”"他解釋說:“噢,我都3歲了。湯米也3 歲。他能不用救生圈游泳,那我也能。”
3、另外,還列舉了,學校的反吸煙計劃如果讓與學生同齡的人做教員,效果就會比較持久。當孩子們在看了一部描寫一個小孩愉快地去看牙醫(yī)的電影之后,他們再去看牙醫(yī)時,緊張的情緒就降低了,尤其是當他們與電影中的小孩年齡相同的時候。